返回
首页 > 生活

芒种节气的传统习俗

时间: 2023-05-25 14:47:42

  二十四节气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芒种是不同于其他季节的一个节气,芒种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那么芒种节气的传统习俗有哪些?芒种是什么意思?跟着天奇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芒种节气的传统习俗

  芒种节气的传统习俗

  1、送花神

在农历芒种13日,人们要举行盛大的送花神仪式,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期待着花神能够保佑植物顺利丰收。

  2、嫁树

在芒种节气当天,农村的人们要举行“嫁树”的习俗,把果树上的花朵摇落在地,然后朝着树神祈祷,希望能够得到神的保佑。

  3、煮梅

在芒种节气期间,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而梅子味道酸涩,不易入口。因此,人们会煮梅来除去梅子的酸涩味道,让它更加美味可口。

  4、打泥巴仗

在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在芒种节气前后要举办传统的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5、挂艾草

在农历五月,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五月有“百毒之月”之称。古时门楣悬艾草,为的是驱赶蚊虫。

  6、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芒种节气的传统习俗

  芒种的意思

  “芒”指的是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而“种”,一为种子的“种”,一为播种的“种”。“芒种”之名含义就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芒种”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两汉时期的著作《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通纬·孝经援神契》中说:“小满后十五日,斗指巳,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芒种是“有芒的稻谷类作物可以播种”的意思。

清代学者陈三谟的《岁序总考》也解释道:“芒,草端也;种,稼种也;言有芒之谷此时皆可稼种,故谓之芒种,乃五月之节气也!”意思是说,芒是草顶端的针状物,种,播种的意思;芒种即是有芒的谷物这个时候都可以播种了。水稻种植一般是在以水田为主的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对于北方地区而言,“芒种”是麦子成熟的时节,因此亦有对“芒种”的含义解释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增添了麦子收获,既涉及南方的水稻播种,也涉及北方的麦子收获。

  以上就是天奇小编关于“芒种的寓意和象征,芒种的气候特点”的分享,谢谢阅读。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4 天奇生活网 版权所有

渝ICP备18012671号-3

联系邮箱:kf@tianqi.com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2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