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最热。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中伏的温度是最高的。这是因为入伏后,地表湿度增加,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的热量较少,导致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当地面的累积热量在中伏期间达到峰值时,天气将是最热的。
三伏的时间如何确定
明陈三谟《岁序总考全集·一年二十四节气详解》“小暑六月节”条的说法是:“夏有三伏,五月夏至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通俗说就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俗称“三伏天”。对应现代阳历,三伏天一般从七月中旬开始,到八月下旬结束。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三伏天为什么这么热
季节与节气因素: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此时,夏季风逐渐抵达最北端,地表湿度变大,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在三伏天期间,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峰,因此天气最为炎热。
高压控制: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在其控制下使得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进一步加剧了天气的炎热。
雨水多、湿度大: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比热容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影响了人体汗液的排出,使人感到闷热。
日照时间长: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