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

汉族的由来

时间: 2022-08-06 14:33:00

  相传黄帝打败炎帝后,两个部落渐渐融合,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族部落,随后中原地区的人便以华夏族人自称。汉高祖刘邦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了强大的汉王朝,后来经过汉武帝的努力,汉朝的经济文化达到了鼎盛。从此,汉朝人与各地少数民族的沟通逐渐频繁,而那些少数民族便把这些来自于汉朝的人统称为汉人,从此,华夏族的后裔便逐渐以汉族人自称。

汉族的由来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

  汉族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著称。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汉族的由来

  汉族的图腾是由一只龙与一只凤组成,意思代表阴阳,也就是男女,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据了中国历史发展大部分,所以延续了中国最古老的动物龙,作为自己民族的标志。龙飞凤舞,是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民族标志。

  唐朝是自称唐人还是汉人

  唐朝人是自称汉人的: 例如:“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李靖

  汉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

  (1) 过大年(春节)。阴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年时,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2) 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到四月六日祭祖、扫墓。

  (3) 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主要是吃粽子。

  (4)七夕节。阴历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当日女子拜织女,以求自己心灵手巧,嫁得如意郎君,男子拜魁星,以求金榜题名,事业有成。

  (5)中元节。阴历七月十五又称盂兰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有祭祀灵魂等民间习俗。

  (6)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举家团圆节,主要是赏月、吃月饼。

  (7)重阳节。阴历九月初九敬老节。

  (8)腊八节。阴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9)小年。阴历腊月二十三。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4 天奇生活网 版权所有

渝ICP备18012671号-3

联系邮箱:kf@tianqi.com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2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