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木:甲乙寅卯辰;火:丙丁巳午未;土:戊己辰戌丑未;金:庚辛申酉戌;水:壬癸亥子丑。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算法:4、5、6、7、8、9、0、1、2、3,对应的十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2005年,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干就是乙。
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数除以12,后面的余数就代表某个地支。余数分别为:4、5、6、7、8、9、10、11、0(能整除)、1、2、3,代表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比如2005年:年代末尾数为5,对应的天干为乙,2005除以12,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酉,所以2005年为乙酉年。
十二地支是中国古老的用来纪年纪时的一种历法之一,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干支纪法是出自于黄帝时期,在西汉初成雏形,正式开始于王莽,通用盛行于东汉后期。干支纪法又名“干支纪元法”
,是古代用来计算时间的方法。干支是“干“,”支”的总称呼。
干指的是天干,是古代的一种计序的文字符号
,有十个,所以也叫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的是地支,是古代用来记录时辰的符号,有十二个 ,是一也叫十二地支。分别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纪年法的来历
现在比较统一的说法认为,干支纪年法萌芽于殷商时代,生成于“文王幽而演易”之时——传说周文王被囚禁之时,经过精心演绎和推算,创立了干支纪年法;另一种说法认为,干支纪年法萌芽于“黄帝”时代,生成于西汉初年,正式启用于王莽“新政”时期。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曾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召令天下,推翻汉王朝的腐败统治。可见干支纪年法那时已经成了国家法定的皇历了。
干支纪年一年多少天
夏历(农历)一个354天或十三个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年,干支历一年365天或366天,不置润,不论月大月小,月天数有30天或31天,个别的有29天和32天,具体由地球运行速度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