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太阳直射的范围是如何确定的
太阳直射的范围主要由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黄赤交角的存在来决定。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具体来说,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反之,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
黄赤交角(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为23°26',这个角度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范围。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不同而变化,因此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黄赤交角是什么
黄赤交角,也称为太阳赤纬角或黄赤大距,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这个角度约为23°26'。黄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义,它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
具体来说,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了地球上黄赤交角及各地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季节变化,于是形成四季的更替。同时,黄赤交角的大小也影响着地球上的五带分布。
此外,黄赤交角并非不变的,它一直存在缓慢和微小的变化,这是由于春分点位置的变化产生的,其变化范围在22°00′-24°30′,变化的周期约为4.1×10⁴年。虽然这种变化较小,但在长时间尺度上仍会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