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九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青年杂志》由陈独秀主办,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第一卷的作者多与主编陈独秀有密切的个人交往。在第二卷第一号起正式改名《新青年》并迁往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成为主要撰稿人。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邀请了许多有新思想的学者到校任教。这样,《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也由此发端。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
一、政治方面:
1、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2、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二、经济方面: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三、思想文化方面:
1、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2、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四、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陈独秀介绍
陈独秀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1879年10月9日,陈独秀出生于安徽安庆怀宁县。自幼丧父,随人称“白胡爹爹”的祖父修习四书五经。1901年至1915年,先后五次东渡日本求学或避难,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翌年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1925年,领导五卅运动。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贫病交加中于江津石墙院溘然长逝 。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