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是指中国传统农历中划分季节的二十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约相隔15天。标志着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反映了季节的交替和气候的变化。那么,二十四节气中霜降节气有什么含义?一起来了解一下!
霜降节气介绍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于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
霜降节气的来历
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霜降”节气反映的是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
霜降属于秋天还是冬天
霜降节气属于秋天。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时豺这类动物开始捕获猎物过冬;树叶都枯黄掉落;冬眠的动物也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中。
结语:霜降节气标志着秋季进入深秋阶段,天气逐渐转凉,气温下降,夜晚可能出现霜冻。这个时期农作物已经进入收获季节,农民们要及时收割庄稼,储存粮食,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