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教育

郁离子僰人舞猴翻译

时间: 2022-09-13 15:33:00

  翻译:僰族善于养猴子,给它们穿上衣服教它们跳舞,(使它们)旋转得很圆转动有角度(很有章法),配合音律节拍(默契)。四川的(一个)儿童看了很妒忌他们,为自己不如他们而羞耻,想着用什么方法破坏它们,就在袖子里放了茅栗子前往。宴席开张猴子们出来(表演),众人都站起来专心观看,左右的猴子舞蹈跳得都很合节拍。四川的儿童故作无意地挥袖丢出茅栗,将它们丢到地上。猴子(见了)扯掉衣服上前争抢,酒壶也撞倒了桌案也掀翻了。僰人怎么呵斥也不能制止,非常沮丧。

  郁离子说:“当今用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去打仗的,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他们和猴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郁离子僰人舞猴翻译

  《僰人舞猴》原文

  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妬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螘集,见物则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僰人舞猴》注释

  ①僰: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以及滇东一带。

  ②妬:同“妒”。

  ③伫:站立起来看。

  ④褫:剥去衣服。

  ⑤螘:“蚁”的异体。

  《僰人舞猴》赏析

文中的巴童,是占主要地位的人物。“观而妬之,耻己之不如”,很难说有何不好,问题在这个“妬”引出的手段。有人把嫉妒分成西方、东方式两类,说甚么西方的嫉妒引人暗下决心超过对手,而东方的嫉妒则使用各种暗害中伤手段使对手失败。分类并不科学,多少有些美化西方之嫌,但得承认因嫉妒而损人利己的人,确是古已有之,随手可以拈出几例来。刘基笔下的巴童就是一例。

毫无疑问,养猴的僰人是一位优秀的驯兽师。他可以把顽劣好动的猴群,“衣之衣而教之舞”,训练到“规旋矩折,应律合节”的熟练程度,应该说是很成功的。可是,这个狡黠的巴童仍然从“规旋矩折,应律合节”的猴群中看出它们致命的弱点。他抓出几把茅栗,就使得猴性大发,原形毕露,翻壶倒案,溃不成军。

巴童达到了他预期的目的。他所以能取胜,因为他熟悉猴性猴情,这种动物可以在表面的规定动作上达到某些要求,但它的贪婪好动,经不起食物引诱的本性,是难以改变的。以利攻其心,必胜无疑。由此,刘基在文后慨乎言之:“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今天读来,仍觉其味酸苦,回味无穷!

郁离子僰人舞猴翻译

  《僰人舞猴》的道理

  行军打仗必须有组织有纪律,否则和猴子是没有区别的。如果军队像一盘散沙一样,是打不了胜仗的。目的就是告诉我们必须遵守纪律,不管在任何团队,做任何事,都必须要遵守纪律,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才能获得胜利。

  《郁离子》创作背景

  “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基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经历了元朝官场上的四起四落,正值其人生的低谷,使得他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

  《郁离子》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道士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4 天奇生活网 版权所有

渝ICP备18012671号-3

联系邮箱:kf@tianqi.com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2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