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反面人物,他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官僚和贪官污吏。他傲下媚上,欺压下属巴结当官的人。在为官期间,他为了表现得像一个能干的官员,他的衙门中天天板子声不断,想尽办法欺压百姓,搜刮民财。南昌太守王惠是一个贪官的典型,他一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算盘声、银子声,百姓们被他打得魂飞魄散。他甚至把府衙内所有差事的钱财都充公。
王惠在遇到反叛的宁王时毫无骨气地投降,为宁王助纣为虐。他被任命为南昌知府时,不关心民生生计和冤情案件,而是打听有什么可靠的人物和可享乐的地方。他的行为无疑是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社会的讽刺。
儒林外史王惠人物介绍
科举制度不仅培育了一批庸才,同时也豢养了一批贪官污吏。
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不是询问黎民生计,不是询问案件冤情,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接着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
从此,衙门内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役和百姓一个个被打得魂飞魄散,睡梦中都战战兢兢。而他本人的信条却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朝廷考察他的政绩时,竟一致认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员”。
后来宁王叛乱,王惠降敌,不料叛乱被王守仁镇压。后来又借蘧公孙等人的帮助得以脱身。
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在于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其他一些人物作陪衬,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这种结构方式使得整部小说显得松散,但实际上作者追求的是一种表面松散而内中见骨的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散点透视原则。
作者精心安排了小说的结构。例如,第一回“楔子”和最后一回“幽榜”首尾呼应,对全书的要旨和是非提出设想和总结,是全书的题旨所在。中间共分三个部分,与首尾两回遥相呼应,完美实现了用松散的结构表达八股制艺扭曲士人人格的艺术理想。
此外,《儒林外史》的结构还受到《水浒传》等书的影响,被形容为“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即整部小说虽然看似长篇大论,但实际上更像是一篇短篇小说。这种结构方式使得每个故事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整体。